工作动态

育衡月历|券聚金风 筑基盛景

发布者:谷紫藤发布时间:2025-09-30浏览次数:12

【藏品名片】

名称: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贰万圆)

时间:1954年

尺寸:115x143mm

简介: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是政府为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是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债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社会便已出现实物公债,以粮食、布匹等实物为发行对象。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货币公债逐渐取代实物公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发行了70项公债,这些公债都是在经济条件、社会资金、金融机构、公债意识等各方面条件均不成熟的情况下发行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1950年,为弥补财政赤字、稳定物价和筹集建设资金,政府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这是以实物为计算标准的公债。从1954—1958年,我国连续五次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实际发行额共为35.44亿元,超过计划发行额的16.96%,主要以城市私营工商业者、公私合营企业的私方人员、机关团体职工等为发行对象。​

公债发行有力填补了财政缺口,为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当时国家财政收入有限,而工业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都需要巨额资金,公债的发行使得国家能够集中资源推进重点项目。在产业发展上,资金投入到钢铁、机械制造等基础工业领域,如鞍山钢铁公司的扩建,提升了工业生产能力,初步构建起工业体系框架,为后续工业化进程奠定基础。同时,资金还用于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保障了农产品供应。此外,公债发行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市场,通过吸纳社会闲置资金,避免资金无序流动引发通货膨胀,为经济建设营造了稳定的环境。可以说,新中国建设初期的国家经济公债,在艰难环境下为国家经济起步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改革开放后,公债发行更加丰富多元。1981年起发行国库券平衡财政预算,之后陆续发行特种国债、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等多种公债,资金一方面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像高铁、桥梁、港口等,改善交通与物流条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另一方面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例如新能源、芯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资金扶持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还投入到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保障社会稳定,间接推动经济增长。时至今日,公债不仅是现代国家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稳定器”和“加速器”,它更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基石、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国际战略的支点。

【欢迎下载转发】


图文:花苑    审核王雅静  喻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