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档案100 | 红色印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

发布者:谷紫藤发布时间:2021-08-01浏览次数:1381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19483月)

在上海财经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策划举办的“枪杆子与钱袋子——馆藏红色票证专题展”中,展示着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该券长13厘米,宽7.5厘米,其正面上方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正中为面值“壹百圆”,面值右边是解放军装备大炮图,左边是农民收割图;券面下方印有发行年份“1948”,四角印有“100”。该券背面文字信息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布告

   本军奉命解放华东,军行所至,军民交易,一律使用本军军用流通券。兹规定:

一、流通券面额每拾元值稻米一市斤;

二、本军将来决照券面规定官价全部收回此券;

三、本军在可能时,当随地兑换此券。

仰军民人等一体遵照,毋违此布。

司令员陈毅

副司令员粟裕 

政治委员饶漱石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三月日


该军用流通券的式样、票面数额及承印数量均由董必武任办事处主任的华北财经办事处确定,并由中共晋冀鲁豫分局(即邯郸局)所属的冀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制版发行,已发现的面额有壹百圆、贰百圆等。

1947年下半年,随着解放战争形势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党中央提出1948年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为此,中央军委作出了由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三个主力纵队渡过长江,开辟东南战场的决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保障作战行动的后勤供给,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亲自筹划并批准印制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与此同时,粟裕也带领部队抵达濮阳地区,为南渡长江做积极准备。

三军挺进中原(图片源自网路)

19484月,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粟裕向中共中央提出“三个主力纵队暂不过渡江,而集中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主力,背靠解放区,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打大规模的歼灭战”的建议。中共中央采纳了粟裕的建议,令华野继续依托中原、华东两解放区,会同中野作战。随后,在粟裕的指挥下,进行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为接下来发动淮海战役创造了条件,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战略方针的变化,导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并没有实际流通。到了194812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并开始发行不受地域限制、能够统一全国货币的人民币。正如当时的口号所说,“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发行到哪里”,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也就失去了流通的条件。

粟裕将军(1907—1984)(图片源自网络)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虽然并未流通,但它的印制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高瞻远瞩与细致谋划,也体现了他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作为见证解放战争重大战略转变的红色印记,该券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对我们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徐斌 审核:喻世红 高冰冰)